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6月19日,经济管理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集体备课会。部门相关负责人及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将思政元素深度融入经管类专业课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话题。
会议伊始,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王玥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位老师表示欢迎,对经济管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作了简单汇报。
接着,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史维波表示此次联合备课会是两院深化合作、协同育人的重要举措,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专业优势,为经管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他强调,课程思政不是把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简单叠加,而是在专业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和职业素养。

随后,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谢宏斌指出,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经济管理学院各位教师要根据专业特色,将思政教育与各专业深度融合。他提到,近年来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进一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育人实效。希望以此次备课会为契机,加强两院教师的交流合作,共同打造具有经管特色的思政育人品牌,形成可推广的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

随后,史院长结合教育部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及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解读。特别针对经济管理学院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大数据与会计三个专业,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从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及课程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思政点挖掘建议,为各位老师提供了理论借鉴。

接着,经济管理学院陈海峰老师分享了“课程思政”课程示范建设项目的开展情况,项目提出了“三维四融”课程思政模式:即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目标融合、内容融合、方法融合、评价融合”。陈老师又以《电子商务数据分析》课程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红色品牌策划”等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职业使命感,项目建设已取得良好成效。

最后,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王玥作总结讲话。她肯定了此次备课会的积极效用。为巩固和发挥好思政课程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领作用,她对老师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育人导向,二是注重实践创新,结合专业特色打造思政育人品牌,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推动两院常态化合作交流。
此次集体备课会为两院教师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与方法。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为契机,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经管人才,为学校“三全育人”工作贡献力量。
图文:侯玉梅
初审:李金龙
终审:谢宏斌